【心理新聞】複學歸期已有期——重塑認知,接納變化
發布日期:2020-05-21 作者: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|
返校複學已正式開始,在家“宅”了這麽久,回歸校園,你准備好了嗎? 人的心理需求中,安全感是最基本的需求。經過四個月左右的居家生活學習,學生在心理安全感上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,需要通過調整認知和情緒,提高心理彈性,恢複心理安全感。 一、科學理性看待複學後的校園生活 目前我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,學校也做好了防控疫情的多項准備,同學們無需過度擔心,但同時也不能放松警惕,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安全條例,做好科學防護。 二、主動預想預練複學的變化,提前做好心理准備 (一)學習模式的轉換 相比從線下學習模式轉換爲線上學習模式來說,從後者再次轉換爲前者要輕松很多,但是這種轉換也需要加以重視。可以從逐步調整作息、准備學習用品、複習線上授課講過的知識點、做好知識梳理開始。另外,線上教學時的紀律性、儀式感相對都比較弱,要警惕不能將這種不利于學習的狀態帶到校園課堂中去。 (二)主動調整作息 良好的作息是精力充沛的關鍵,而充沛的精力有助于學生盡快適應校園生活和正常的學習節奏。 (三)做好應對同輩壓力的心理准備 線上學習的成果如何會在開學時得到檢驗和比較,對于那些能良好適應網絡教學和自律性較強的學生來說,他們的收獲自然要多一些。但這種差別是暫時的,會在開學一段時間後發生變化。因此,在網課期間學的好不要驕傲,學的不好也不要氣餒,調整狀態,積極適應,鞏固成果,奮起直追才好. (四)接納恐懼、焦慮等情緒 面對負向情緒,越是壓抑和否認,就越是容易被它們支配,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。所以,要學會正確認識:面對疫情出現的恐懼、焦慮等情緒,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。要看見自己的情緒,並做到理解和接納。 此外,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父母、老師、朋友進行溝通交流、尋求幫助。 
 |